学校概况
尊师重道师范人 教育沃土筑新篇

——记北华大学师范分院的风雨数十载

一、北华大学师范分院的历史变迁

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坐落在青山绿水、“玉树琼花”的松花江畔——吉林省吉林市。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几经风风雨雨,几度曲折坎坷,几多璀璨辉煌。
其前身为1906年也就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0月,清政府在吉林最早创办的“吉林初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先后易名为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吉林师道学校,吉林师范学校,吉林省师范学校,吉林省师范专科学校。1961年2月,又独立设置吉林师范学校。1981年10月,吉林师范学校复建。20世纪的风云,时代的演变,历史的车轮,刻画出吉林师范学校百年发展的轨迹。
1998年,吉林师范学校先与吉林市联合大学合并。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三级师范变为二级师范已势在必行。2001年5月30日,吉林省政府批复,将吉林师范学校、永吉师范学校、吉林艺术幼儿师范学校三所中师合并,建立一所归属吉林市教育局,依托北华大学的专科层次的学校,即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学院是吉林地区唯一一所市属全日制师范专科学校,面向全省培养大专层次的小学、幼儿园教师,她承载着省、市两级政府的厚望,背负着江城父老的期待,辉映着三所师范人的梦想,走马上路,扬帆启航!
二、学院硬件设施上的变化

北华大学师范分院成立后,全院上下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增强适应功能,激活教学视点,努力培养理论超前化、能力多元化、知识多向化、教育全面化的创新型人才,为学生的成长奠基,为学院的发展张目。学院成立近二十年来,硬件设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翻新重建,功能室、实训室从无到有,教具设备更新换代等等尽在眼前。
近20年来,学校的实验实训室由原来的几个,变成现在的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子琴室、微格室、画室、钢琴室、电钢琴室、舞蹈室、幼教模拟室等功能教室和实验室共152个;学生教室由原来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现在的65个大屏幕实物投影集于一体声形并茂的多媒体教室,同时还配有每秒千兆位的校园网络。
二十年前的学校校园硬化面积很小,400米一圈的土操场是全校师生最大的活动场地,无论课间操、运动会、军训还是全院师生大会都在这里举行,每次活动结束后都留下尘土在操场静静的飞扬。而今的体育场,变成了现代化的塑胶跑道,搭配时尚壮观的观礼台,在阳光的辉衬下显得校园格外靓丽。
三、学院软件配备上的变化

学院在生源结构、教师队伍、专业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软件方面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生源结构的变化。北华大学师范分院成立之初以初中生源为主,学制为五年一贯制的大专,五年制大专学生的培养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当时的吉林师范学校是全国首批29所开办小学教育大专班的试点学校。到2006年,学院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变化,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开始了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生的培养,培养模式转变为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为主,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为辅。专业设置也由原来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两大主干专业,发展为现在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等六大师范类专业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书画艺术两个非师范类专业,专业设置日趋科学合理。此外,学院还在在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开办了音乐、美术等特色班。
——教师队伍的变化。北华大学师范分院的教师队伍正在逐年强大,教师队伍的质量正在逐年提升。教师队伍从建校之初的教授1人,高级讲师96人,发展到今天的教授18人,副教授88人,高级讲师16人;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也相应提升,由原来的以本科专科学历为主,到现在任课教师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人数达92人,其中不乏多名国家级及省市级名优教师。学院还不定期开展中老年教师示范课、微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竞赛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学院不定期指派教师赴高校学习、参观、培训、学术交流,倾听国内外专家教授的学术报告和现场教学,更新观念,提高水平。鼓励和支持教师申报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学院每年省、市社科联课题、省、市教育学会课题、教育规划办课题、国家教育学会课题等大约20个。
——课程体系的改进。随着学院的转型及新的定位,课程体系由原来的中师课程体系发展到现在的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现在学院设有“九系一部”,即学前教育一系、学前教育二系、小学教育系、外语系、音乐系、美术系、应用技术系和马列主义教学部。学院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都根据高职高专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课程体系涵盖公共通识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程、教育教学实践课程和专业基本技能课程。课程设置的合理使得近年来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学生在全国各专业领域的大赛中屡获殊荣。
——教学方式的变革。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教学方式的优劣决定了教学效果的高下。经过多向探索之后,北华大学师范分院确立了导、教、引、练四个环节构成的“立体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主导、主体的交互运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媒体的换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备几度更新换代,多种教学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介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学院抓住机遇,建成校园网、接通因特网,鼓励教师用课件和网页带领学生步入书山学海,让学生在网络中去感受知识的无穷无尽与博大精深。多种媒体的使用,冲击着教师的观念,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课程设置的改革。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载体。根据学院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共有的专业设置,依据各系的专业特点,大胆改革课程设置,制订了“基础课与专业课并举,不同系科分级选课,同一学科分层授课”的总体方针,然后由各系据此设计具有本专业特点的教学计划。保证了分院课程设置的规范、科学、有序。同时,学院加大了选修课的设课力度,开设30多门选修课,由教师在网上发布选修内容,学生到网上自主选课,形成了“风风火火选课忙”的校园风景线。采用这种方式之后,一批新的选修课脱颖而出,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同时也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校园,让教师不仅关心课程本身,更要关心学生的需求与发展。
——评价方式的改革。在一系列的改革全面铺开时,评价方式的变革就极为重要。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除了传统的笔试之外,还有口试、操作、写作等综合评价,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评价自己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教师的评价我们采用了量的考核与质的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工作做出全面评价,为任劳任怨的教师提供成长机会,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全院上下秉承近四十年师范人敬业乐道、为人师表的光荣传统,不怕困难,安贫乐道,继续几代师范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的教书育人事业,取得了今天的办学成果。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生存,为吉林地区小学、幼儿园培养更多合格、优秀的教师,为吉林市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培养和造就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